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导航
舞蹈学院-舞蹈网 首页 教学 舞蹈人生 查看内容

尼金斯基 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男舞者

2012-10-13 09:41| 发布者: 青藤| 查看: 5563| 评论: 0
摘要: 国际舞坛奇才尼金斯基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男舞者,他在舞台上虽然只有短短10年的光景,却因他的高超舞技和异常的内心世界,成为西方舞蹈史上最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国际舞坛奇才尼金斯基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男舞者,他在舞台上虽然只有短短10年的光景,却因他的高超舞技和异常的内心世界,成为西方舞蹈史上最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尼金斯基在国际舞台享有盛名,是因为在他的艺术中打破了因循已久的古典芭蕾模式,推翻了古典芭蕾的美学,因而被西方称为“舞蹈之神”。







然而,在30岁的盛年,他因为独特的内心世界而成为舞蹈以外的另外角色——“疯子”,他多次进出医院疗养,再也不曾回到理性的世界。而人们对他内心世界的了解也只能从他的《尼金斯基手记》获得。







生平经历

一八八九年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一八八九年十二月十七日生于基辅,为波兰后裔。父母亲都是舞蹈演员,父亲还曾是华沙俄国芭蕾舞学校的艺术指导。童年时其貌不扬,终日沉默寡言,不善交际。一八九八年他考入圣彼得堡舞蹈学校,是尼古拉·莱加特、阿纳托尔、奥布霍夫和恩里哥·切凯蒂的学生。一九0七年毕业后加入玛丽亚剧院。由于才华超群,被破格提拔为首席男演员。一九0八年在福金编导的《唐·璜》舞剧中首次登台。一九一一年正式成为佳吉列夫舞团的常驻演员。曾是巴甫洛娃等人的舞伴,主演过《阿尔米达的帐篷》、《埃及之夜》、《仙女们》等著名舞剧。一九0九年参加佳吉列夫组织的巴黎、伦敦“俄罗斯演出季”,在福金新编的舞剧《狂欢节》、《达夫尼斯和赫洛亚》中任主角,当时只有19岁。但他的舞姿在一夜之间征服了巴黎城,成为贵族沙龙和街谈巷议的中心话题。


一九一四年
  舞团南美巡演途中,尼金斯基于本团的一位匈牙利女演员罗莫拉·普尔斯基坠落情网,并很快私自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闪电式婚礼,佳吉列夫一气之下将尼金斯基除名。同年尼金斯基自组了一个小型芭蕾舞团在伦敦演出,并与伦敦的宫廷剧院签订了周薪一千英镑的巨额合同。一九一四年三月二日,他带着自己的舞团演出了《仙女们》和《玫瑰精灵》,但由于经营不善,使剧院亏损过重,结果两周后便结束了合同。


一九一六
  年佳吉列夫剧团去美国巡回演出时他又回团担任主角,并编导了舞剧《梯尔·欧伦施皮格尔》。一九一九年尼金斯基患精神分裂症,被监禁于疗养院,从此永远告别了芭蕾舞台,这年他才30岁。弗洛伊德和荣格等著名精神病专家曾对他进行过治疗。


一九五0年
  四月八日尼金斯基卒于伦敦。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十八、十九世纪芭蕾代表人物维斯特里斯和戈蒂埃的墓旁。

  作为演员,尼金斯基以超群技巧闻名,特别是他结合大跳、急速转、多次击腿等高难动作和富有表情的哑剧表演,为世人所称道。他特有的腾空跳跃及前所未见的舞蹈轰动了巴黎。人们认为他是芭蕾史上的跳的最高的人,能在空中击腿十二次之多。

  尼金斯基还是一位出色编导,自一九一三年编排《游戏》后,又创作了《牧神午后》、《春之祭》、《竞技》和《梯尔·欧伦施皮格尔》等四部作品。前两个作品由于打破芭蕾传统动作规范,并在舞台上描绘两性行为,曾引起巨大争议。但实际上他对扩大芭蕾动作语汇,增加塑造形象的表情手段作了有益的贡献。他设计的舞蹈动作独特而难度极高,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演员一般无法胜任。

  尼金斯基在芭蕾艺术上达到如此高超的修养,全来自勤奋。他不仅刻苦进行芭蕾技巧的训练,而且博览群书,对音乐、绘画、雕塑和文学都特别感兴趣并具有广博深厚的知识。他的妹妹尼金斯卡在回忆录《献身创作》中说“他对高更的作品着了迷,极端钦佩这位艺术家”,他认为高更的作品“是原始时代的复原”。显然,他在《春之祭》等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原始主义”思想,与他对高更作品的仰慕有关,但也反映了尼金斯基不满现实而产生的悲观厌世情绪。


一九一二年
  五月二十九日与巴黎首演的独幕舞剧《牧神的午后》是尼金斯基编导的处女作,标志了尼金斯基编导生涯的开始。音乐为德彪西作曲的《牧神的午后前奏曲》。全剧仅由八名演员组成,表演时间十分钟。
  舞蹈讲述:夏日树荫的河岸,半人半兽的牧神抚弄牧笛,采摘葡萄,在阳光下懒洋洋地舞动。七个美丽的宁芙仙女,相继来到河中沐浴。牧神不由萌动春情,本能地闯入了她们中间。众仙女惊恐四逃,唯留下一位胆大的宁芙出于好奇立足未动。舞蹈中牧神的非分行为和粗野的求爱,终使她难以抵挡,也慌忙离去。牧神失意地吻着她丢下的头巾,席地躺下,进入了午后的睡梦。


一九一一年
  受邓肯新舞蹈运动的影响,尼金斯基从古希腊的花瓶及装饰性浮雕人物形象中寻找依据,他打破当时芭蕾的固有形式,以高度精练、自然的舞姿来表现青年人的青春幻想。


一九一二年
  五月二十九日晚,当《牧神午后》在巴黎首演时,因部分观众认为某些舞蹈动作有色情成分而引起剧场内的骚乱,继而引起各界的激烈争论,但该剧最终还是赢得了人们的承认,至今已经成了世界各大芭蕾舞团的保留节目。据说,《牧神的午后》受到法国雕塑家罗丹等人的狂热支持,罗丹甚至亲自向尼金斯基表示祝贺,并为他做了青铜雕像。
  《牧神的午后》是一部手法和舞蹈语言完全崭新的作品,它预示了二十世纪中叶现代芭蕾时代的到来。该剧在以后的演出中,由于表演者的不同理解曾有过各种改动。除了尼金斯基外,最能深刻领会作品的是在美国首演的列奥尼德·马辛。

一九七九年
  六月二十一日,玛戈·芳婷和努里耶夫的演出也受到评论界的推崇。杰罗姆·罗宾斯根据德彪西的音乐,于一九五三年五月十四日还曾编导了同名双人舞《牧神的午后》。在新版中,舞蹈练功房替代了希腊神话背景,一男一女的舞蹈演员代替了牧神,舞蹈充满了神秘的性冲动。







 德国汉堡芭蕾舞团芭蕾舞剧《尼金斯基》

  尼金斯基是20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自称为“上帝的小丑”,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他是舞蹈界横空出世的惊世天才,他与佳吉列夫从惺惺相惜的合作伙伴与情人到剑拔弩张的决裂关系更是扑朔迷离,而最终走向精神崩溃的悲剧命运更是将他的人生变得如同一台匪夷所思的舞台剧,以一个悲壮而沉重的音符奏完最后一个乐章。

  汉堡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是芭蕾界出了名的尼金斯基迷,他收藏所有与尼金斯基有关的东西,几乎能够开办一所博物馆。2000年,约翰·诺伊梅尔创作了舞剧《尼金斯基》,配以肖邦、舒曼、肖斯塔柯维奇等名家的音乐,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波兰籍俄国舞蹈家逝世50周年,献给这位杰出的艺术家,这个传奇而神秘的人物。

扯蛋

难过

支持

鲜花

超赞

最新评论

关注我们:中国舞蹈网

微信号:cndance

APP下载

专心、专注、专业

合作联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电话:0177-5155-8025

©2003-2020  盐城舞者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中国舞蹈网     苏ICP备14061262号